消失于历史烟尘中的澳门老当铺!
来源:鸿昌典当 时间:2017-02-28 13:13
据史料记载,澳门的当铺最早在清朝出现,到清末明初已谓盛极一时,而新马路一带更是成行成市。无他,新马路、福隆新街等地在当时可是赌场、烟馆场所的集中地。尤其是好赌之徒,急需用钱之际,自然要抵押物品,换得应急钱,以求“翻身”,因此,各种当铺也应运而生。而全盛时期的典当行业依照规模又分为“当、按、押”三种,属“当”规模最大,“按”次之,“押”最小。当时的德成按就是属于“按”的格局了。除了可让人们换取应急钱,也有百姓会把它当做保险库,把家中的物品特别是一些大型或贵重的东西寄存,当时叫寄当。因为当铺一般会将抵押物保存妥当,比百姓放在家中还要安全。当然,人们也要支付相应的利息了。
在过去,德成按共由四栋建筑物组合而成,分别为当楼、货楼、银号以及商店。在展示馆的当厅部分,就很好的重现了当年的风貌与陈设。一进门,只见一道醒目且后阔的朱红色屏风挡在门口,称为“遮羞板”。主要是将当铺门口与街外分隔,以免顾客被人看见,毕竟典当不是件光彩的事。还有,您会发现当铺柜台永远建得高高在上,并有铸铁栏杆作为屏蔽,除了方便掌柜在气势上好压价外,也有防盗的作用。
进闸到后堂,陈列了不少当铺的用品,像是包装当品的包装纸、记录当牌名称的小牌子,以及那“鬼画符”一般的当据。据说,这上写的是行业内部语言,外行人根本是看不懂的。
穿过小天井,沿着狭长楼梯上去就到了货楼。只见灯光昏黄、木阶狭窄,别觉一番诡秘。由于是储藏抵押品的地方,无论在保安防御、建筑结构上都要求严格,细节上更充满了巧思妙想。楼基高不在话下,并以花岗岩砌成,墙壁极厚,镶有钢板,还开有小如“枪眼”的窗口。不可小看这小窗口,一来可透光进屋,二来防止外面的人看到里面,但里面的人却看得到外面。犹如一座防卫森严的碉堡。这种设计可谓极妙!
货楼木柜共七层高,每层都摆放当品,且越往上越轻且不贵重。据说,这样的摆放模式是万一发生火灾,也能最先撤走底下贵重的货品。另外,您会发现在木柜底下放着四块石头,并在石块处掘出一个四方形的区域倒入水,这叫激死蚁,可防止柜子被虫蚁蛀蚀。
自从华人社会开始富庶起来,典当业也日渐式微,传统当铺更慢慢成为历史陈迹。而这座德成按,虽然古老但却坚固,设计上更是尽显当时的建筑智慧。旅人在这样的建筑里头游走,必能感受传统押业的文化。